隨著全球商品貿易在2023年衰退后的加速復蘇,海運費用近期呈現出令人矚目的飆升態(tài)勢。貨運分析平臺Xeneta的高級航運分析師表示:“這種情況讓人回想起疫情期間的混亂和飆升的海運費率?!?/span>
顯然,這一趨勢不僅令人回想起疫情期間航運市場的混亂局面,更凸顯了當前全球供應鏈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根據Freightos的數據,過去一周內,從亞洲至美國西海岸的40英尺集裝箱運費上漲了13.4%,達到了4915美元,連續(xù)五周呈現上漲趨勢。同樣,從亞洲到北歐的集裝箱現貨價格也在持續(xù)攀升,近日價格已達到4882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
然而,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次海運費用上漲的催化劑并非完全源自市場的樂觀預期,而是由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的擔憂情緒所驅動。其中包括亞洲港口擁堵、北美港口或鐵路服務可能因勞工罷工受阻,以及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都是造成運費飆升的重要原因。
先來看近期全球各港口的擁堵情況。
根據德魯里海事咨詢公司的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5月28日,全球平均集裝箱船舶在港口的等待時間已經達到了10.2天。其中,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等待時間分別高達21.7天和16.3天,上海港和新加坡港也分別達到了14.1天和9.2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港的集裝箱擁堵狀況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急水平。據Linerlytica的最新報告,新加坡港的集裝箱數量正在急劇增加,擁堵現象異常嚴重。大量船舶在港外排隊等候靠泊,積壓的集裝箱數量超過了驚人的45萬標準箱,這將給整個太平洋地區(qū)的供應鏈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與此同時,由于極端天氣和港口運營商Transnet設備故障,導致90多艘船在德班港港口外等待。
此外,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也對港口擁堵產生了顯著影響。最近,美國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更多關稅,這導致許多企業(yè)為了規(guī)避潛在的風險,紛紛提前進口商品。舊金山數字貨運代理Flexport的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Ryan Petersen在社交平臺上表示,這種擔憂新關稅的進口策略無疑加劇了美國港口的擁堵狀況。
然而,更可怕的或許還在后面。
除了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外,加拿大鐵路罷工的威脅以及美國東部和南部碼頭工人的合同談判問題,也讓進出口商對下半年的市場形勢感到擔憂。并且,隨著海運旺季的提前到來,亞洲內部的港口擁堵問題在短期內難以得到緩解。這意味著海運費用在短期內仍有可能繼續(xù)上漲,全球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在此提醒,國內進出口商需及時關注貨運信息,提前做好進出口規(guī)劃。